学院风采

红色爱情往事| 生命的伴侣——瞿秋白和杨之华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团委 | 发布日期:2021-11-25 】 【选择字号: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同学们对红色故事,党的历史的了解,2021级预防医学二班在2021年10月29日召开了关于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红色爱情故事的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在下午三点准时开始,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然后给同学们具体讲述了瞿秋白和杨之华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和他们对国家,对党的事业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同学们深受感动,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故事如下。

我和秋白的初次见面,是在一九二四年一月间。……那天,他进来的时候,穿着一件西装大衣,拿着一顶帽子。他的头发向后梳,额角宽平,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跟他的脸庞很相称。他站在讲台上,亲切地微笑着,打开皮包,取出讲义和笔记本,开始讲课了。他的神态从容,讲话的声音不高,但站在课堂外边的同学也能够听到。秋白讲课的习惯,是在上课之前,先把讲义发给我们,让我们预习,到讲课时,不是照着讲义念,而是在讲义的基础上补充了很多活材料。由于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使大家都能听得懂,他引用了丰富的中外古今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当前的革命斗争密切结合起来。

1923年底,杨之华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正是在那里,她结识了瞿秋白。起初,他们的接触仅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上,杨之华为瞿秋白授课时所表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折服,而瞿秋白也对这位刻苦求知的学生很有好感,耐心地为她解释各种疑难问题。在对革命事业的共同追求中,他们彼此更多地了解,建立起同志式的友谊。瞿秋白非常同情她的遭遇,鼓励她抛开家庭的束缚,把目光放在无产阶级和整个妇女界的解放事业上。在瞿秋白等人的帮助下,1924年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之华在上海大学和王剑虹是同学与好友,王剑虹患病期间,她曾几次去看望。王剑虹去世后,她又去安慰瞿秋白,以极大的同情心帮助他料理一些家务,使他精神上的痛苦得到某种程度的减轻。可是不久,当她发现瞿秋白有爱她的迹象时,便在暑假返回乡下老家,主动回避了。她意识到,尽管自己在感情上与沈剑龙产生了裂痕,但毕竟还是有夫之妇。不料,瞿秋白很快找到了杨家,向杨之华公开了自己的爱情,以及解决问题的一揽子办法。杨之华对此很受感动,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请来了沈剑龙,三人推心置腹,文明协商,经过多次讨论,最后达成协议。他们在《民国日报》上同时发表了两个启事:一是沈剑龙、杨之华的离婚启事,一是杨之华、瞿秋白的结婚启事。这消息,成了当时上海破天荒的新闻。

1933年,瞿秋白要到中央苏区,而杨之华却不能随行。分离的时候,瞿秋白整理了他近三年的文稿,一夜未睡,他将自己十个本子分开,对杨之华说:“这五本是你的,这五本是我的。我们离开以后不能通信,就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重见时交换着看。”他又指着桌上的一叠书说:“这是你要读的书,我给你整理好了。我还给你订了个半年的读书计划。”瞿秋白看着那些不能带走的书,遗憾地说:“我爱读的这许多书不知能够保存到什么时候,希望你快来,如有可能,书也带来。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相见……”杨之华明白他的担心,安慰道:“不要紧的,过去我们离开过六次,不是都重见了吗?这次当然也会一样的。”“之华,我们一起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被捕牺牲是意料中事。我们活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你还记得广东周文雍、陈铁君夫妇一同英勇上刑场的照片吗?即使我们不能共享胜利的喜悦,那样牺牲也是无尚幸福的。”

杨之华未能再见到瞿秋白,两人上海的分别竟成了永别……1935年2月,瞿秋白在撤离苏区经过福建长汀县濯田的时候被国民党地方武装保安团俘获。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唱着《国际歌》在长汀的中山公园内英勇就义。瞿秋白牺牲的时候,年仅36岁,他在临终前写下的一篇《多余的话》,即表达了自己对党的事业和战友的关心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对杨之华深深的眷念和爱情。“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他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我一直是依傍着我的亲人,我唯一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