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邓建国:彼得斯媒介哲学研究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 | 发布日期:2021-12-24 】 【选择字号:
3月19日下午2时30分,应必赢网址bwi437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系主任邓建国为我院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观云揽胜:彼得斯媒介哲学探究”的线上讲座暨“舰队街10号”读书分享会。本次讲座由张华副教授主持,共有300余名本硕学生共同参加。
 
 
讲座伊始,邓建国通过对“兰州近发的沙尘暴是否为媒介”的话题讨论引入主题,将沙尘暴和本次讲座中的重点词——“云”作类比。他指出,媒介虽是主要媒介研究所承载的内容,但是其蕴含的人类能够解读的语义学或符号学的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对象。
随后,邓建国以《奇云:媒介即存有》(以下简称《奇云》)一书为主要内容进行展开。他首先探讨了本书的核心概念“元素型媒介”的主要含义,并指出本书作者彼得斯赋予了“媒介”与“技术”以独特的定义。“媒介”的定义被拓展到了有机物与人造物两个范畴中,相较于以前更具包容性,符合理论与现实相匹配的目标。
讲座中,邓建国列举了《奇云》一书中呈现的主要观点。其中,他着重指出了以往学者过于关注媒介所承载的内容而忽视了媒介的基础性地位等问题。随后,他又从研究所用方法、思想渊源、对传播学的启示等方面分别呈现了他对本书的认知,并对“不同学者的媒介技术观念”和“彼得斯是否为技术决定论者”等多个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和探讨。在最后的总结与讨论部分,邓建国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和编译经验呼吁大家:“要通过更多的阅读行为才能真正使书变成书。”
 
 
在问答环节中,修兰同学对此书的命名——“奇云”的意义表达了疑惑,并认为其表达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非确定性。其余同学也提出了“媒介发展历史与人类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谈及“奇云”这一概念时,邓建国提出了四重解释,首先云作为“没有面的体”,如水一样,像不可编码的默会知识,恰可作为象征中国传播思想的典型意向。其次,云作为空间,自然变成了技术概念,体现着技术与自然没有绝对的区分。此外,云停留在大气层中,又象征着隐蔽而具有基础作用的媒介。最后,云变化莫测、模糊不清、稍纵即逝的特点,是对西方追求确定性的单点透视法的挑战,象征着不可被编码、记录、表征之物。由此,“奇云”的命名可以证明彼得斯在媒介研究上言他人之欲言而未能言的特征……之后,他还对提出问题的同学逐一进行了反馈,为同学们指明方向。
讲座最后,张华副教授对邓建国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在未来也能进行更多的互动。邓建国鼓励广大同学勤学好问,并期待与同学们的下次交流。